news center

我院安全评价中心船舶处理压载水测试工作取得新突破-伟博体育

时间:2009-12-01     来源:安全评价中心
船舶运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工具之一,世界货物运输量的80%是通过船舶运输来实现的。为了保障在海上的安全航行,各类船舶需要根据自身的装载状态和性能加载一定量的压载水,保证船舶的稳定性和浮性,为此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约有120亿吨。由于压载水包含各种不同的浮游动植物,成为各大洋之间生物物种侵害的主要根源,目前已经确认约有500种有害生物物种通过船舶压载水船舶在全球传播,对不同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同时要求各类压载水处理系统和设备只有通过imo“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导则(g8)”和“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批准程序(g9)”规定的测试,并且经imo的批准后,各国管理部门才能颁发型式认可证书。
  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的垄断地位,国家科技部、国家海事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等企业相继投入大量经费组织攻关,先后开发了多种压载水处理系统,有些技术已经进入实船测试阶段。但是根据imo的规定,对于活性物质、制剂和处理后的压载水必需进在glp实验室体系下通过生态毒性测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生态风险评价,才能进入imo的批准程序。
  为此,安全评价中心2008年开始先后承担了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2套压载水处理设备的生态毒性试验和生态风险评价工作。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中心在处理压载水的环境安全评价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1、探索和建立了符合我国海洋区域条件的处理压载水生态毒性试验方法
  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处理压载水的海洋生态毒性试验标准,中心为此组织技术骨干,根据中国的海洋区域特点,从数量众多的海洋生物中选择了青岛大扁藻 (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作为处理压载水对海洋藻类抑制试验的受试物种;从上海和丹东引进黑褐新糠虾 (neomysis awatschensis)作为处理压载水对海洋无脊椎动物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受试物种;从广州引进鰕虎鱼 (ctenogobius gymnauchen) 作为处理压载水对海洋脊椎动物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受试物种。同时通过查阅大量oecd、astm、美国epa oppts和wet方法以及国内相关标准,最终确定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处理压载水海洋急性和慢性生态毒性试验方法。
  2、建立了处理压载水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并有效实施
  根据处理压载水的特点,寻找适合的风险评估模型对于处理压载水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中心采用国际通用的mampec模型先后对上述2套设备的处理压载水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同时为两家单位撰写了有关处理压载水水生毒性的质量保证计划(qapp),出具了包含各类化合物的全套中英文风险评价报告。为其通过中国国家海事局的型式认可和国际海事组织的初步批准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测试结果顺利通过国家管理机构的型式审查和imo的初步批准
  经过安评中心各级领导和技术骨干的共同努力,中心按照imo g9的要求,顺利完成了2套压载水处理系统8项海洋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急性、慢性毒性的glp试验,分别出具了8套中英文报告和2套qapp报告和风险评价中英文报告。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与清华大学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先后于2009年顺利通过中国国家海事局和中国船级社的型式认可,同时分别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初步批准,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仅有的既通过国家海事局型式认可,又通过国际海事组织的初步批准的两家企业。
  目前中心又承担并且已经顺利完成了两家单位的处理压载水通过国际海事组织最终批准所需进行的相关生态毒性试验和风险评估报告工作。按照imo g9的要求,共完成两家单位的2套压载水处理系统的40项海洋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急性、慢性毒性的glp试验,分别出具了40套中英文报告和2套qapp报告和风险评价中英文报告。
  由于在《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生效后出现的压载水处理技术产品市场容量预计在130亿美元左右,这也为我们进行处理压载水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继续完善我们的试验体系和风险评估方法,大力宣传我们在处理压载水的环境安全评价领域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来安评中心委托进行相关的试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