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论文从玉米野生祖先种大刍草中克隆了控制玉米紧凑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建立了玉米紧凑株型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玉米理想株型分子育种、培育密植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全世界玉米总产量已经超过10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41%,玉米生产对全球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初至今,利用杂种优势选育玉米新品种是玉米遗传改良的主要方向,同时玉米育种家不断注重培育株型紧凑、耐密性强的玉米品种,使玉米种植密度显著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例如,美国玉米主产区的种植密度在20世纪30年代仅为30,000株/公顷,而目前已经提升到超过90,000株/公顷。虽然紧凑密植株型在玉米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但其分子调控网络还未得到阐明。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田丰教授课题组发表了题为“teosinte ligule allele narrows plant architecture and enhances high-density maize yields”的文章,从玉米野生祖先种大刍草中克隆了控制玉米紧凑株型、密植增产的关键基因,建立了玉米紧凑株型的分子调控网络,为玉米理想株型分子育种、培育密植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16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田丰教授,第一作者为田金歌和王成龙,同期science刊发了美国科学院院士sarah hake撰写的题为“using wild relatives to improve maize”的评论文章。据悉,该篇论文为我国玉米领域的首篇cns主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