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染料行业:“十二五”发展渐入佳境-伟博体育

时间:2016-01-05     来源:微信版印染学习与交流
“十二五”的大幕正在徐徐落下。作为一个传统子行业,染料行业过去5年在化工行业的舞台上表现不俗,成为为数不多的明星行业,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四高”发展之路——高研发投入、高环保投入、高利润率、高附加值,成就令人瞩目。

    在新老五年规划交替之际,本报组织了《染料行业这五年》的系列报道,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和数据收集,以媒体人的视角来梳理和审视染料行业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旨在弘扬发展成就,总结成功经验,揭示问题矛盾,以期为染料行业“十三五”再续辉煌加油助力。

    早入新常态尝到甜头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在回顾染料行业“十二五”的发展历程时,这样描述:“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新常态发展的驱动下,中国染料工业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又一次创新和谱写了中国染料工业史的辉煌。”

    在协会秘书长田利明看来,用“创新和谱写了辉煌”来描述染料行业“十二五”所取得的成就并不为过。特别是过去5年恰逢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在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市场因素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化工行业挣扎在全面亏损的边缘,染料行业却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的平稳增长,令人艳羡不已。

    “染料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渐入佳境。”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小年这样评价中国染料行业5年来的发展。他认为,这5年来无论是对染料品种的把握,还是对生产技术的把握,我国染料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染料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国家,一些品种齐全的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话语权。不仅如此,在一些细分领域上,中小企业生产的龙头产品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市占率达到了50%以上。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给出的一组数据更加具体地展示了中国染料行业这几年的发展成就。根据协会统计,2011~2014年,我国染料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9%,利税年均增长32.9%,产量年均增长5.9%。2014年,染料产量91.7万吨,染料出口27.13万吨,出口贸易额18.13亿美元,直接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过去5年,染料行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关键还在于它先于其他行业较早地步入了新常态。‘十一五’期间,染料行业的高增长率回落态势就已经初露端倪。‘十二五’初期,染料行业痛下决心,开启了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可以说,染料行业提前进入了新常态,并率先尝到了转型升级的甜头。”采访中,田利明向记者这样表示。

    在田利明眼中,染料行业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四高”行业,高研发投入、高环保投入、高利润率、高附加值缺一不可。“中国染料工业发展到今天,就是要进入到这样一种状态。只有盈利能力增强了,企业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才能不断提高‘三废’治理水平,行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田利明说。

    规模化发展成绩斐然

    据田利明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市场环境对染料行业的发展总体是有利的。国际上,全球经济以及欧美、日韩等我国纺织工业传统出口市场的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内需消费市场增长。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支撑了染料工业温和回升的走势,行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与此同时,受“转方式、调结构”产业政策的影响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政策趋紧的压力,我国染料产业也开始由投资刺激、产能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向在产能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环保、质量、效益的新常态。

    根据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的统计,“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产量年均增幅不超10%,与之前15%~20%的产量增速相比明显下降,价格和利润大幅提升,达到历史发展的最好水平,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后期,我国染料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工业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

    行业效益的大幅提升离不开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传统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染料企业加快了并购重组步伐,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5年,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4家增加到21家,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已将近30家,其中位列前三甲的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吉华集团有限公司的产量合计已经接近行业总产量的50%。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措施,江苏亚邦、东港工贸集团、江苏泰丰、泰兴锦鸡、浙江舜龙、浙江百合花、常州北美、湖北华丽、上虞亿得、浙江山峪、吴江梅堰三友、青岛双桃等一大批企业的规模实力都有了大幅提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所做的一项统计也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染料企业入园率达到85%左右,园区染料产品的产出率达到95%以上。

    世界染料看中国,中国染料看浙江。中国染料产量目前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0%,而浙江省的产量又占全国总产量的60%。浙江省染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高建荣这样告诉记者:“作为我国染料生产的第一大省,浙江集中了60多家生产企业,诞生了像龙盛、闰土、吉华等世界顶级的染料生产企业。这种聚集式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势明显,一方面,企业间的联盟有利于抑制恶性价格竞争,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有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三废’排放,大幅改善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一体化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有机衔接和配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主要染料企业分布图

    技术升级改造蔚然成风

    行业整体效益提升一方面得益于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更是功不可没。

    田利明介绍,“十二五”期间,染料行业加大了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活性染料重要中间体h酸清洁生产新技术开发、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连续硝化清洁生产工艺开发、1-氨基蒽醌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染料中间体苯二酚清洁生产新工艺开发、高档新型活性染料的创制、染料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新技术开发等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由龙头企业引领的技术升级改造在染料行业蔚然成风,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以及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的技术,普遍受到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伟祥向中国化工报记者介绍:“5年来,龙盛公司实施了75项重大科研项目,开发高性能染料新产品55个,开发并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4项,企业累计投入科技活动经费15.7亿元,为企业高速、持续、健康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5年来,龙盛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2015年龙盛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认定为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在“十二五”辉煌的背后,染料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少被采访者认为,中国染料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梦想,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