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给人廉价、冰冷的感觉。为了使其具有高级感,人们通过印刷、电镀、涂装、软质表皮等工艺,在视觉、触觉、嗅觉进行提升。加之塑胶本身优越的机能性、成型性、轻量化等特性,塑胶产品成为诉求感性的商品。
商品品质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产品性能、物理和化学检查;第二阶段则需要美丽的外观,使其具有高级感,满足“五感”;发展到第三阶段,则要对品牌、命名进行形象策划。
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塑胶产品除了需要提升外观和触感,还需要传达资讯,具有一定的机能。选择符合商品策略和目的之加饰技术十分重要。
所谓加饰,是指在器具表面以各种工艺技法进行装饰。塑胶加饰技术可分为一次加饰和二次加饰
日本塑胶加饰技术的动向
1. 薄膜贴合及转印加饰技术不断扩大
薄膜基材日益发展,如mma、易成型pet等;
加饰薄膜的功能越来越提高,许多厂商推出具有多元化、多功能的薄膜;
设计表现多样化,如印刷、着色、蒸镀、涂装、多层构造及组合;
iml/imd成型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发2种贴合、双面贴合等;
tom工法得到大幅运用,可满足不同形状及少量多样化的需求。
2. 低成本加饰方法展开
提升模具蚀刻及镜面加工,可进行各式多样的咬花加工;
模具表面高品质转写射出成形,快速加热及冷却,可让高品质转印及其他技术得以实用化;
机能性填充材着品成形,赋予金属感等各种设计性;
汽车内装零件方面,可以扩大没有特别表面层的加饰,可进行软质加饰、薄膜加饰及无特别表层的加饰。
3. 多层构造加饰技术的发展
微细模具加工、微细转写成型、多层成膜之组合。实现morpho蝶(蓝摩尔福蝶)构造颜色的射出成形;
奈米多层薄膜:金属感创意设计的表现,实现蓝摩尔福蝶的构造颜色;
微细多层膜蒸镀:彩虹色、由不同观看方向颜色会发生变化。
4. 软质表面加饰技术的发展
软质表皮材/射出冲压或低压成型之进步。开发2种表皮贴合及更低压射出冲压等;
透过二材质成型,表层成为软质层。二种材质成型的采用更加扩大;
混合成型的开发及实用化。可检讨使用于车门板内装;
继续延用其他方法:切割、押出冲压、kps膨涨成型等。
5. 扩大利用生质胶的加饰
生质塑胶树脂的改良,使得其适合范围进一步扩大,如汽车内装、通信机器家电、食器等;
生质塑胶纤维、布/生质塑胶的汽车零件开发,适用于软质表面加饰技术;
生质墨水、着色材、涂料等的开发及利用,其中部分已开始使用。
6. 环保型加饰技术的发展
镭射加饰:以镭射让树脂产生色彩
uv硬化喷墨印刷:以uv硬质油墨印刷于工件
水溶性涂料,不使用溶剂
模内涂装:模具内不使用溶剂进行涂装
7. 二次加饰的进步
三次曲面直接印刷
三次元曲面热转印:使用矽胶发热垫(村田)
ondemand印箔加饰:使用没有墨水之色带(日本印箔)
8. 展现金属效果 加饰技术进一步扩大
奈米多层薄膜
蒸着及蒸着薄膜
外装用涂装薄膜
银镜涂装
金属调涂料的模内涂装
金属调着色品的成形
9. 赋予加饰其他功能
利用薄膜贴合,转写加饰与各种机能,薄膜添加剂赋予各种机能。
自己治逾性涂装:自己治逾性涂料薄膜贴合
10. 去光泽的加饰
成形材料的改质:添加剂、树脂配合
模具蚀刻:涂装、印刷、电镀
后加工:薄膜贴合、喷砂、砂磨(blast)
欧美塑胶加饰技术的动向
1. 加饰薄膜的贴合及转写进一步扩大
各种功能性薄膜的开发,扩大至各种功能性转写及贴合,也可使用于汽车外板薄膜,tom受到关注;
与其他技术(gai、微发泡射出成形(mucell))等的组合。
2. 运用于低成本加饰(无表面层加饰)
模具表面高品质转写射出成形。主要为急速加热冷却及电磁波诱导,也可以高输出功率镭射加热;
机能性填充材附着:赋予金属调等设计性。
3. 软质表面加饰技术的发展
软质表皮材/射出冲压或低压成型发展的进步,两种表皮贴合等的开发
透过二材质成形,于表层形成软质层:两种材质成形之检讨开发极为活跃
4. 其他
镭射照射加饰:回路形成、写入
利用生质材料,利用表皮及芯材
模内涂装、反应:于模内,透过表面化学反应进行装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