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配伍性关系到染料组合的筛选,获知染料的配伍性是染整工程师的基本功之一;如何去知道染料配伍性呢,以活性染料为例子,介绍如下七种方法:
1、从染料公司获得资料: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但是如果同时用多家的染料就有点麻烦。
2、从日常经验总结资料:直观经验,确实可信。但是更换染料或者染料公司产品有波动就麻烦了。
以上两种方法都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
比如前者,如果染色方法和设备与染料公司有出入,那么资料有效性就大大降低。而后者的盲目性很大,且选择周期长,有可能产生不必要浪费。下面介绍几种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
3、作上染曲线和固色曲线法:
大致方法如下,先将被评估的染料制作成溶液,测定其最大吸收峰。再取一定的染料浓度配成11个相同浓度的染浴,并编号。其中一个作为空白染浴,即不加织物,编号为0。
按照本厂的工艺情况进行染色和固色。11个样品分别在不同染色时段取出织物样品,然后测定其残液,计算各自的上染率。(具体计算方法:参看gb2391)
另外,4~10号样品需要进行皂洗,并测定皂洗液的吸光度,求出固色率。然后将各个时间的上染率,固色率对时间作图,得到上染曲线和固色曲线。
这样每只染料就都可以按照上面方法制作上染曲线和固色曲线图。图形如下:
以上图为例染料a与b的配伍性不好,因为它们两曲线的相似性比较差。在实践中,可通过改变工艺条件来改善配伍。
本方法优点是:清楚的反映了染料的上染过程,选用染料组合时候提供了各种改善配伍性的详尽资料。
缺点是:实验操作费时费工,要求严格。
上染曲线图实例:
4、测定serf法
s值代表染料对纤维亲和力的大小。
r值表示染料反应性的高低。
e值代表染料的竭染率。
f值代表染料的固色率。
实验方法与上面操作类似,只是取样数目大大减少,只要3个点
第一个:加碱前的上染率,用于求s值
第二个:加碱后10的固色率,用于求r值
第三个:固色90分钟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用于求e和f值。
活性染料的serf值越接近, 它们之间的配伍性越好, 染色的重现性越佳。据实验, 只有serf特征值的差异在15 %以内的染料才有良好的配伍性, 如果相差大于20 %, 在染色中的相容性就表现很差, 不能作拼色组合。生产实践证明, 倘若将serf值相差较大的染料拼色组合染色, 对染色工艺条件( 时间、温度、浴比、ph值) 以及助剂浓度( 电介质、碱剂) 通常表现敏感, 染色条件或助剂浓度稍有差异便会产生色花、色差。可见染料的serf值是否接近是活性染料能否配伍染色最重要的选择依据。
此方法,减少了工作量,抓住了上染各个阶段的重点;
缺点是无法反映上染的整个过程,对于调整工艺缺少了指导性。
将3。4。两种方法合在一起就是下图:
5、多次实验法
将待选的三种染料按一定浓度比例配成4~ 6个相同浓度的染浴,按所确定的工艺进行染色。在不同固色时问内取出样品,各样品用相同的方法作后处理。
此法基于的观点是,若组合染料有相同的上染性能,于不同时间染色的色光应该相同或相近,即各样品的色光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有太大的变化。
判断方法:比较样品间的色差,若前后只有深浅之差,无色光变化,可认为有较好的配伍性;若某一时间内的色光有差异,可认为在控制好工艺条件的情况下,配伍性也较好;若前后差异很大,或者色光变化无一定趋势,则认为配伍性差。
不同组合的染料之问配伍性的比较,依赖于两组样品色差问的比较。
优点是:最大的优点是直接反映了染色过程中色泽的变化,实验的工艺可以完全按生产工艺。简单易行。同时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生产过程。缺点是:对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评定,要求有一定的经验。
6、两样品分步染色法
将待选的三种染料按一定浓度比例配成染浴,取两块相同重量的织物a和b在染浴中加入电解质后,先投a,15分钟后再投b。染色约35分钟后加碱固色。
用相同的方法作后处理。
这个方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拼色中三种染料的移染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若移染性好或三种染料移染性相近,一般配伍性好。因此,可以从比较染料的移染性来推出染料的配伍性。
判断方法:
(1)a与b若色光和深度完全一样,则组合染料具有极优良的移染性,其配伍性尤佳;
(2)a与b若色光一样,深度不同,表示染料组合具有相似的移染性,但移染率较差。a与b深浅差异越大,染料的移染性越差,染料的配伍性也较差。
(3)a与b若色光不一样,深浅也有差异,则表示染料组合移染性既不佳又不一致,染料的配伍性也很差。
若需要评价两组染料组合,只要比较两组a与b的差异就可以了,即差异小者,配伍性好。
7、层析法
配伍值:是反应染料亲和力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是拼色时选择染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配伍值越小,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高,更适合染浅色;配伍值越大,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就越低.上染速率越慢,则更适合染深色。
配伍值相同或相近的染料,其上染率一致或较为接近,有利于提高拼色染色时的匀染性和颜色的重现性。
因此,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中,配伍性好的染料应该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配伍值。
配伍值的确定:
1、滤纸渗圈法
分别将待测染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微量移液管吸取待测染料溶液,然后定量、定距离并垂直的滴一滴在滤纸上,让其在滤纸上自然渗化,待自然干燥后,测定滤纸渗圈直径的大小。
滤纸渗圈直径差异较小的两种染料,配伍性较好。
2、比移值法
将染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取3cm×15cm的滤纸条,在一端距纸边1cm处用铅笔画一条横线,然后浸入染液中,使横线触及液面5min后取出,垂直悬挂,晾干后分别测量水及染料的上升高度,求出各染料的比移值,比较染料的配伍性。
染料的比移值=染料的上升高度(cm)/水上升的高度(cm)
比移值差异较小的两种染料,配伍性较好。
类似方法还有,将两只染料1:1混合,然后进行渗析,如果没有明显分层,说明两只染料配伍性不错。
如下图:
对于轧染染色,本测试非常重要。但是同样无法反映上染的整个过程,对于调整工艺缺少了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