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洋垃圾在个别地区泛滥成灾的问题,洋垃圾入侵中国再度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全国各地掀起了抵制洋垃圾的行动。近日,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和环保民间组织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开展了联合调查走访,认为中国有必要打一场反洋垃圾入侵的战役,而且要打持久战。
涉化洋垃圾须警惕
有人认为,洋垃圾离化工远,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量的洋垃圾披着“进口废旧可利用工业原料”的外衣进入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也败坏了正规进口企业的名声。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指出,洋垃圾和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可利用的固体废物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后,是允许进口的,并且在国内进一步发挥它的效果;而不可利用的固体废物或俗称为洋垃圾,一向是海关严厉打击的重点。
2005年5月,成都海关缉私局曾经破获一起特大走私进口废物案——成都奥斯卡金属化工有限公司、成都西奥化冶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涉案企业在近10年间,累计走私进口以含钼废催化剂为主的洋垃圾3000余吨。据海关人士指出,造成含钼废催化剂走私进口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含钼废催化剂的获取成本低廉。由于其本身具有较大污染性,出口国往往以无代价方式转让,仅需支付少量运费即可。二是这些固体废物的加工提炼工艺简单,一般中小企业即可掌握。这些废催化剂的钼含量是8%左右,而一般钼精矿的钼含量超过40%。初步计算,每1吨含钼废催化剂,能生产1吨多化工成品(钼酸钠等),每出口一集装箱(约40吨)产品,利润超过200万元,每吨净赚5万元,利润实在高得惊人。
我国对废催化剂实行进口管制,根本原因在于加工废催化剂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据调查,上述两家废催化剂加工厂区周围地下水污染严重,庄稼被工厂废水“烧伤”,导致粮食严重减产。此外,废催化剂在回收利用中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是我国已加入的《巴塞尔公约》中列名的23种危险固体废物之一。
2013年7月20日,中山海关对中山健田塑胶原料有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进口的6个货柜进行查验时,发现进口货物可能与申报的品名不符,遂进行重点查验。打开集装箱包装后,查验人员发现了大量电影胶卷,均已扭曲变形或残缺破损,并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海关立即对这批货物进行取样,并送交环保部门检验。检查结果发现上述货柜中总重达16.55吨的废旧电影胶卷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明令禁止进口的废物,是污染较重的洋垃圾。
加强立法监管是当务之急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调查分析,以废塑料垃圾废农膜为例,只有80%左右能够回收利用,剩余物或被随意丢弃,或被填埋,或被直接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
专家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入侵国门的除了战争还有经济,除了经济还有垃圾。一些在外国被当成垃圾的固体废物,如废矿渣、废轮胎、废电池、废塑料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等都成了不法分子的“淘宝品”。这些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洋垃圾在我国是明令禁止进口的。专家呼吁,发展中国家不是垃圾场,要严防“垃圾围城”的人祸,就要彻底消除这条洋垃圾的利益链。
那么,如何打赢反洋垃圾入侵的战争?
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分析师张智飞分析,在经济、法律、制度多层面反思环保成本问题,洋垃圾买卖才能得到规范或杜绝。因此,亟须政府部门对我国垃圾产业做顶层设计。他强调,在处理洋垃圾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的生产环节真正监管到位,才可能从源头上杜绝洋垃圾入境。当务之急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有关进口的法律落实到位,阻止洋垃圾落地,必须要有“尚方宝剑”。
中南大学教授卢斌指出,对进口洋垃圾的问题,必须从进口、分拣、加工、利用等每个环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政府必须对垃圾回收处理加大监管力度,并要全过程、全方位监管到位。同时要不断完善排污标准,对于排污超标的垃圾回收场,应进行重罚。卢斌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新《环境保护法》的威力,对洋垃圾的非法进口商、加工企业予以从严打击。严堵洋垃圾入境通道,既要多重源头把关,也要加大惩处力度。
海关守土有责要敢于亮剑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14年缉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南京海关查获近6万吨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高炉灰和高炉渣走私进境案被列为典型之一。
如何有效堵住洋垃圾的入侵?据海关缉私人员、法院办案人员指出,在源头上把好执法关、加大执法强度至关重要。目前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须解决,如《运往中国的废物原料装船前检验证书》(简称ccic证书)较易获得的问题;海关检测量过大,如何通过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准度等。此外,对于走私洋垃圾的涉案企业和涉案人,也要在刑罚上加大威慑力。
专家指出,除了严堵之外,还要严打严惩。按照我国《固体非法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于收购和销售洋垃圾的行为,罚款额度应在10万~100万元。相对于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巨额“黑利”,必须加大罚款力度,提高司法标准,用重典治沉疴,用苛律断“黑利”,使违法分子得不偿失,以绝后患。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堕变成“世界垃圾工厂”。
严格进口加工企业管理
除了海关部门加强重点打击外,进口可利用的固体废物量较大的地区,也积极开展环境等方面整治,以进一步规范此类加工企业行为。以广东省清城为例,该地为广东省进口废塑料最大的集散和加工地。近日,清城市环保局对该市进口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公示,该市将实行“圈区管理”,引导废塑料加工企业进入园区,园区选址位于清城区石角镇。
据了解,清城市2013年申请进口废塑料的企业有56家,实际进口量32.5万吨。新规划的园区拟投资38亿元,建设生产建设规模为年处理90万吨进口废旧塑料、年产100万吨再生改性塑料项目,加工废塑料种类主要有pe、abs、pp、ps、pc、pa及其他等废料,预计年产值300亿元,深加工环节年加工塑料10万吨。
“园区化管理有利于集中加工、集中治污和加强监管,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关工作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