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尼尔森公司联合发布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了5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说:“中国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的回落,一个原因是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下降,还有一个是消费意愿下降——就是是否认为现在是消费的最佳时期,是否打算买东西。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信心回落最明显的是消费意愿的下滑。就是大家不认为现在是买东西的好时候,不愿意购物。”
不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整体信心水平仍然处于乐观区间,大多数消费者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表示满意,对未来走势表示乐观。从地区分布来看,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跃居首位,就业形势持续乐观是造成中部地区消费者信心充足的主要原因。其次分别为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
潘建成表示,今年以来,中部经济的提速很快,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量产业向中部转移,这种转移给中部带来了非常多的机会。
调查结果还显示,按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其信心指数也较高,三季度只有高收入家庭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上升,而中等收入和低收入消费者信心分别比二季度下降了5和8点,为195和96。与三季度的调查相比,中国消费者现在最关注的事项仍然没有发生变化,收入保障始终是消费者的焦点所在。
另外,食品价格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根据统计报告,消费者对未来12个月内价格总水平走势持上涨态度的人比重明显增加,这与食品价格上涨关系密切。76%的消费者认为将会上升,比二季度显著上升6个百分点;19%的人认为保持不变,只有5%的人认为物价将降低。其中农村地区和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物价上涨的担忧最为强烈。
对于不同的商品走势,接近八成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食品价格将上升,比二季度增长十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消费者认为食品价格将上升的比重最高,农村消费者紧随其后。与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相比,对于食品价格上升的隐忧最为强烈,值得一提的是62%的消费者预期未来12月房地产价格将上升,比二季度提高了8个百分点,略微下降的消费者比重下降至15%,比二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
“这次消费者信心回落的最主要因素是购物意愿在回落。我们发现低收入者的消费意愿出现了明显回落。中等收入者的消费意愿也有些回落。高收入者的消费意愿是比较平缓的。也就是高收入者对价格的波动不像低收入者那样敏感,通胀对低收入者的影响会更大一些。”潘建成解读说,“对于每一个老百姓来讲,都有自己的cpi,大家的权重不一样。如果食品消费的权重大,cpi就会比平均的cpi高。这里隐含了这个因素:就是低收入者的cpi会比高收入者的cpi高,低收入者消费意愿下滑得比高收入者明显。也就是说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以及持续提升的通胀预期导致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信心明显滑落,低收入者滑落了8个点,中等收入者滑落了6个点,高收入者的消费信心还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