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我国作为全球氟化工产能第一大国,优质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产品却寥寥无几。不仅如此,我国能自主生产技术的含量高氟化工产品都寥寥无几。这已是氟我国化工人士的心头之痛。
萤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钙,属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氟化工的源头。目前,全球萤石资源储量约6亿吨,我国萤石储量占54%,居全球第一。若论资源优势,我国氟化工得天独厚。但我国氟化工产业的发展情况却不乐观,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生产技术雷同,粗放式发展,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实际上,我国氟化工产业只能将低附加值的含氟中间体卖给外国,再把国外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到国内,掌握不了主动权。
所谓的“产业链中低端的氟化工”,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产品层次低。氢氟酸是发展氟化工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产品,处于氟化工金字塔的最底端。而我国这种基础氟化工产品却超常规发展。氢氟酸产量从2004年的30万吨,逐年攀升至2008年的70万吨左右。但国内氢氟酸消费量并没有明显增长。2009年底,中国氢氟酸实际年产能已经达到130万吨,而产量只有60万吨左右,开工率不足50%。氟树脂和氟橡胶初级产品的产量增加也是如此。2002年,聚四氟乙烯生产能力为1.6万吨,2009年达到5万多吨,短短几年增加了3倍多;2002年,氟橡胶产能仅为800吨,到2009年产能增加了八九倍,增长速度惊人。但高附加值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液晶、含氟医药等产量却十分有限。初级产品的超常规发展尽管促进了氟化工产业的发展,但无疑也带来了两方面的不利影响:其一,造成我国宝贵的萤石资源大量变相出口。2006年,我国出口氟化工产品所消耗的萤石精粉占到全年用量的56%,而到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65%;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给国内氟化工产业造成困难和压力,导致恶性竞争。
第二,产品利润率低。从氟化工产业链来看,随着产品加工深度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成几何级数增长。如产业链上游的萤石,其价格只有每吨数百元,而位于产业链下游的高端氟橡胶吨价则要十几万元;含氟精细化工产品有的吨价更是达到了百万元。利润率低成为我国氟化工企业心头挥之不去的痛。由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而且氟化盐、制冷剂等产品大体雷同,自我恶性竞争,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低廉,利润率低下。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利润率不足5%。
国际上,氟化工因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而我国氟化工产业为何会面临困境呢?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氟化工高端产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环节薄弱,已逐渐成为卡住氟化工向纵深发展的瓶颈。我国氟化工依靠资源优势和粗放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采取综合措施对耐火黏土萤石的开采和生产进行控制的通知》,国家发改委规定每年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100万吨(矿石量),这是我国第一次对萤石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该《通知》还提出从矿山开采、生产计划管理、税收、环保、产业准入、出口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缩减萤石的开采量和生产量。毫无疑问,对于萤石原料的开采控制,结束了有水快流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开始倒逼我国氟化工产业走上精细化道路。
在国家政策方面,我国已将氟化工产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含氟材料定位为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材料及实现传统产业节能减排、降低消耗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国家还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氟化工产业发展加以规范和扶持;有关方面也正在制定氟化工产业准入条件和“十二五”氟化工发展规划。这些都为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