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金融危机将为石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带机遇-伟博体育

时间:2010-04-22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世界经济正趋于缓慢而曲折的复苏。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来说,这种机遇将主要体现在国际化程度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金融危机的暴发加快了世界经济秩序和竞争格局的改变,全球经济力量此消彼长。此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率先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启动了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引擎。一些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显现,如新的市场空间、相对便宜的资产价格等,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并购等创造了条件。


  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洗牌”效应,将使新一轮的国际化热潮兴起,更多中国企业可以抓住机会走向海外。专家认为,继去年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海外并购最有收获的一年之后,预计今年海外并购趋势将会持续。


  石油和化工国际竞争格局的改变使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更多机会走向前台。比如世界农药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已经集中浓缩到欧州(主要是德国、瑞士、英国)、美国和中国,国外的农药生产厂家越来越少,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此外,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正在崛起;国际一些企业的破产、重组也推动了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如巴斯夫公司成功完成了对汽巴公司的收购,亨斯迈收购印度麦拖化学工业公司下属的巴罗达工厂等。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我国具备实力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应深入进行分析研究,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大胆走出去,争取更多、更广泛的贸易与合作机会,利用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去投资生产,力争成为未来的世界龙头。


  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全球一体化思维需要有所转变。以往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更应从关注如何向海外市场销售更多产品,转向从全球视角出发、以全球化的思维,运用全球的资源、资本、人才和创新能力,满足客户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客户需求,提高全球竞争力。应有更多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从战略、组织、人才、知识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使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而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过去粗放型的引进外资模式也将修正或摒弃,外商投资将更多地集中到高科技、低污染的项目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新兴产业上,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将更多地形成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的关系。石油和化工行业作为高载能和高排放产业,在吸引外资方面应更多地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紧密结合,以促进行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