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向上延伸生产中间体和原料是可行的,但前提是你现在所生产的农药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否则上延将成为无根基可言的空中楼阁。
今年初以来国内多数农药原药价格涨声一片,主要农药品种多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且部分品种涨幅较大,目前还处于上涨通道之中。
价格上涨除受到出口转暖、农药旺季即将到来等因素影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主要推动因素是原料价格的上涨,农药价格上涨相对滞后于原料价格上涨约 1-2个月左右,2009年10-12月90%以上的农药原料价格在上涨,如液氯由1500元/吨上涨至1800元/吨、黄磷由15000元涨至 16000元/吨、氯乙酸 由4300元/吨涨至5000元/吨、多聚甲醛由3900元/吨涨至4800元/吨、苯胺由8000元/吨涨至11500元/ 吨等。多数农药品种价格上涨幅度不及原料价格涨幅,近期农药企业看似应该沉醉在欢天喜地涨价之中,实际产品的利润并没有明显增加,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空间大部分转移到原料之中。
既然涨价所带来的利润部分体现在原料及中间体中去,因此引发我们的思考,农药企业能否配套原料生产装置,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目前国内一些大型的农药集团多有原料-中间体-原药的产业链。
众所周知,产业链的拉伸成为农药、化工及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原料及中间体下延至农药;农药上延至中间体和原料,哪个更容易一些呢?由于农药是特殊商品,生产需要许可证,而原料和中间体项目只要有足够资金和技术就能够建设,而拥有资金和技术的原料企业却不能随意建设农药项目的,相比而言,因为农药的特殊性,农药上延相对壁垒较少,这恰恰是农药生产企业难得的一个优势。农药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优势向上延长产业链值得特别关注和思考。
笔者通过了解和接触,大多数企业决策层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一问题,许多企业已经或计划配套原料及中间体生产装置,他们同时又看到自己所要配套的原料产能严重过剩或现有原料装置企业规模很大而犹豫不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就介绍国内两个比较典型农药中间体企业发展过程,供国内农药界参考。
硝基氯化苯产品自21世纪初就呈现严重过剩的态势,国内早已拥有三家世界级生产装置,产能均超过10万吨/年,三家企业年销售收入都达到数十亿元,从投资角度来看该产品产能过剩、竞争对手强大没有投资价值,而葫芦岛世星药化近年来建设规模化装置,该企业拥有亚洲最大的对氨基酚生产装置,年消耗3 万多吨对硝基氯化苯,因此该企业建设了7万吨/年硝基氯化苯装置,由于其下游产品竞争力较强,竟成为近年来硝基氯化苯行业内装置整体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再看下重要含氟农药原料氯甲苯的生产,近年来国内氯甲苯产能扩张过快,导致邻氯甲苯长期积压,生产企业经济效益低迷,部分时间处于亏损边缘,单纯从市场需求和价格来看,几乎没有投资价值,而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浙江巍华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三氟甲苯系列产品,产能超过1万吨/年,需要大量的氯甲苯作为原料,2008年该企业建设了2万吨/年的氯甲苯生产装置,以自用为主,一跃成为目前国内最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氯甲苯生产企业。
上述两个精细化工中间体向上延伸发展基础原料的事例可以清晰看出上延的优势,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尚不需要许可证制度,而农药生产还有许可证的门槛,因此农药行业向上延伸生产中间体和原料是可行和具有前景的,当然前提是你现在所生产的农药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发展前景,否则上延将成为无根基可言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