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在西南、江淮和黄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继发生和发展,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麦蜘蛛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和蚜虫为主。西南地区虫害重于病害,小麦、油菜蚜虫发生较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缓慢扩展;江淮和黄淮等地病害重于虫害,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上升快,麦蜘蛛和蚜虫大部零星发生、局部虫量较高。
一、近期发生动态
1、小麦条锈病 今年病情是2001年连续重发以来发生较轻的年份,显著轻于上年同期。截至2月25日,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甘肃、新疆7省36市(地)111县(市、区)见病,县数比上年同期少170个;发生面积为72.1万亩,仅为上年同期的8.7%;四川北部和陕西南部局地出现点片发病,其他大部地区零星发生。西北地区秋苗主发区大部仍处于潜育越冬状态。
2、小麦白粉病 发生范围小,病情轻。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主发区发生面积94.3万亩,其中云南平均病株率10%;四川8个市(州)的29个县(区)见病,发病田平均病叶率为3.4%,比上年同期减少39.7%;贵州病叶率为12.0%-41.7%,最高达65%。湖北鄂北、江汉平原麦区始见期略早于常年,主要在老病区零星见病,东部主产麦区尚未发生。
3、小麦纹枯病 由于江淮、江汉等主发区冬季阴雨天气偏多,田间湿度大,小麦长势弱,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病情多重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其中,江苏淮北病田率达50%-70%,病株率2%-10%,高的达30%;淮南病田率20%-50%,病株率0.5%-5%,高的达15%,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河南已发生2200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00万亩,平均病田率46.6%,病株率11.3%,最高达70%,以豫南、豫东病情相对较重。湖北西北部见病较普遍,平均病田率25%,病株率1%-2%;江汉平原平均病田率约5%,多为零星病株,病情略重于常年。安徽病株率2%-6%,与旱情较重的上年同期相近,但低于常年。山东等地病情轻于常年。
4、小麦蚜虫 西南地区发生较重,东部麦区发生轻。云南普遍发生,发生面积201.6万亩,平均百株蚜量1000头;四川发生面积54.0万亩,平均百株蚜量226.8头,与去年接近;贵州主要在西部、西南部发生,百株蚜量一般为25-220头。河南平均百株蚜量4.1头,最高50头,平均蚜田率24.8%,发生面积113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210万亩。安徽、江苏、湖北等地田间零星发生。
5、麦蜘蛛 江淮和黄淮等地田间陆续见虫。河南发生360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172万亩,平均虫田率31.7%,平均每尺单行虫量为24.2头,最高达530头。安徽沿淮及淮北西部、山东南部局部发生较重,临沂市苍山县部分乡镇虫田率达92%,每尺单行虫量平均242头,最高1500头以上,已进行了大面积防治。
6、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南部已开始发生,其中西南地区仅零星见病,浙江、江西、湖南平均叶病株率为3%左右。湖北、安徽、江苏虽未见病,但子囊盘萌发始期提前、数量偏多,湖北黄冈、仙桃和安徽泾县田间自2月中下旬起已见子囊盘萌发,平均每平方米萌发子囊盘数分别为9.0个、2.3个和3.2个,比历年同期增加25%-70%。
7、油菜蚜虫 蚜虫在西南地区发生较重,云南、贵州蚜株率一般为50%-70%,最高达100%,百株蚜量一般为500-5000头,最高达数万头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虫量较低,安徽、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有蚜株率一般为10%-20%,平均百株蚜量一般为200-300头。
二、早春发生趋势分析
春季是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发生为害高峰期,进入3月份,随着气温上升,主产区小麦开始返青和拔节,油菜陆续进入花期,小麦纹枯病、麦蜘蛛、油菜菌核病等多种病虫害也将进入为害上升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今年春季(3-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西南地区前期降水持续偏少,对小麦条锈病早春发生和向东传播不利,但有利于蚜虫进一步繁殖为害。江淮南部、江南东部、黄淮和华北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小麦纹枯病发展蔓延将进一步加快,部分侵茎早的地区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长江下游和江淮等地小麦赤霉病流行威胁增大,小麦白粉病在群体密度大、湿度条件好的田块将有所扩展,油菜菌核病在长江中下游大部呈偏重发生态势,但蚜虫、麦蜘蛛的发生为害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针对今年冬春异常气候严重影响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各地要认真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根据当地气候、苗情和墒情,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科学指导农民做好防治工作,确保小麦和油菜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