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缓控释农药据称是个好东西-伟博体育

时间:2010-03-02     来源:中国农资网
“缓控释”肥料已经被广大农户认知,但“缓控释”农药目前还少人知晓。日前,“缓控释”农药在一些地方纷纷面市,据称这种农药利用一种名为“微囊技术”的剂型技术,可将农药有效成分释放得更缓慢、持效期更长(见本报1月5日11版报道),在防治地下害虫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这种“缓控释”农药是在炒作概念还是真有良效?是否会增加作物药物残留?农民接受程度如何?记者近日在广东市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对“缓控释”农药还知之甚少,推广具有一定难度。而一些正在研究“缓控释”农药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表示,缓控释型的农药可填补市场空白,对农户来说可减少用药次数,是今后产品发展的一种趋势。

  技术先进农户不信任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缓控释”农药一般采用的是“微囊技术”,微囊技术是农药制剂研究中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资料显示,这种技术能够使农药的原药成分包裹在囊壁材料中,粒径可达到1-500微米的水平,然后再制成液体或者固体剂型。“缓控释”农药多为辛硫磷和毒死蜱的微囊悬浮剂,乙草胺的微囊剂型也有出现。山东丰信农业科技公司经理董金锋介绍,微囊剂型能够克服见光分解的弱点,而且能够显著延长有效期。试验证明,如果使用得当,微囊剂型毒死蜱在比常规剂型毒死蜱少用一半量的情况下,持效期可延长一倍。

  据介绍,由于技术门槛很高,目前国内能够拿到这类产品登记证的企业不超过10家,产品品种也很有限。

  不过,大部分企业认为,这种“缓控释”农药最大的困难不在于研发,而在市场推广。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农户,他们普遍表示对“缓控释”农药闻所未闻,而且对其效果也持怀疑态度。

  云浮市大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唐建锋种植桉树5000多亩,他表示,至今只听说有缓控释肥料,还从未知道“缓控释”农药。“不知道是不是厂家在炒作概念,反正对其效果不太信任。”

  遂溪县北坡镇蔗农陈龙川说,自己种蔗10多年,每季施用地下害虫杀虫剂两次,品种不少于10种,但是还从没有用过所谓的“缓控释”农药。不过他说:“假如真有这样的产品,试用一下也无防。”遂溪县遂供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湛江办事处负责人张恩球也说,只要药效过关,价格农民接受,相信前景还是有的。

  广东省植保总站药检科科长黄怡林说,“缓控释”农药实际上就是以“缓释剂”剂型来登记的农药产品,但并不是所有农药都适合做成缓释剂型,“它对不同的药效、不同防治对象和不同防治机理都有要求。”

  基本不存在残留问题

  相对于农户态度的冷淡,一些农药专家却对“缓控释”农药抱有极大热情。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系教授胡美英说:“这种产品无疑是个好东西,可有效填补市场空白。”

  另外,有农户直接就对“缓控释”农药的残留表示怀疑,“如果真像专家和企业说的那样持效,那么就可能面临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农户又如何能够掌握该农药的持效期从而减少药物残留呢?”高要市禄步镇果农陈建则明确表示,这类产品即使市场上有卖,他也不会尝试使用,“因为柑桔不同于甘蔗、林业,用药时间必须把握好,否则容易造成残留。”

  对此,胡美英认为,药物残留多少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有效成分来制作“缓控释”剂,如果有效成分本身分解速度慢,那么制出的“缓控释”剂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造成一定的药物残留。“但目前用来制成缓控释剂的农药有效成分,从载体里释放后分解速度较快,正常使用都应该没有残留。”黄怡林也认为,能够通过登记,就说明它符合了各方面的试验考核,起码是在安全使用范围内的。

  不过,安徽旭瑞隆化工有限公司(原徐州市瑞隆化工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张依然则认为,残留多少还是会有一些的。“这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适合选用该类药的原因。”他还表示,适合选用该类药的,使用时间的掌握也有一定要求,比如,“你要根据作物的收成时间和药本身的可持续药效时间来考量什么时间可用或不可用。”

  价格太高推广难度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缓控释”农药主要应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森林农药以及果树棉蚜的防治,可拌种也可喷施。在山东等地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并且逐渐成为企业研发的热点。但在广东市场尚未形成气候。

  胡美英说,对于农民来说,购买“缓控释”农药意味着花同样钱能买到更长的效果。她介绍,将农药有效成分释放得更缓慢、持效期更长,是农药领域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农药系也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并且已经攻克了载体的难题,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只差登记了。

  对于一些农民所担心的“喷了这种农药,不能立马看到死虫”的疑虑,胡美英说,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类农药虽然是长时间释放,但效果从施用开始一直能够保持,直到释放完毕。她还补充说,从在甘蔗、花生等作物上的试用效果上看,该种功能的农药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依然说,其实可以通过“混用”来消除农户的疑虑。他举例说,比如防治番薯害虫,用药时可以把具“缓控释”的农药与一次性释放的农药混用,这样农户在前期和后期都能看到效果,自然增加使用信心。

  事实上,要想在农户当中推广这种产品,克服的问题还不止是消除农民的疑虑而已,价格太高更是一大门槛。张恩球说,目前湛江地区所有的甘蔗地下杀虫剂,多是3000-4000元/吨,但具“缓控释”功能的微囊剂型成本却高达6000-10000元,“蔗农显然难以接受。”张依然也认为,必须要做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让农民感受到“缓控释”农药的优点,这样即使贵些,也还有市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