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18日,在南京举行的2009年中国农药制剂加工及助剂应用技术交流会上,有专家指出,当前,水性化、环保型绿色农药剂型渐成农药制剂技术开发的主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友好新剂型农药已占据主导地位。制剂研发生产相对落伍的中国,在农药绿色技术的竞争时代,当迎头赶上。
上海农药研究所高级顾问、知名农药专家冷阳指出,目前,全球农药市场对环境友好型新农药制剂的需求越来越强劲,在发达国家环境友好新剂型农药研发生产已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虽然传统农药剂型依然主导市场,环境友好型农药数量相对较少,但新世纪以来,中国对环境安全农药新剂型也进行了大面积产业化开发和推广。目前,悬浮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衣剂等水性化农药新剂型的发展速度正在以10%~30%的速度猛增,我国水性新剂型制剂占全部农药登记数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6%发展到2008年的23.4%。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黄启良指出,在当前国内农药工业规模、农药制剂产量已满足需要,原药技术和质量已有保障,行业管理已趋规范和农药助剂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农药制剂技术水平、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程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意味着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已开始步入农药绿色技术的竞争时代。
但与会专家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农药制剂的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十分落后,国内农药企业多达2000余家,多数剂型加工企业没有原药产能,制剂加工企业质量控制能力差异悬殊,助剂精细化程度与质量没有保障。此外,我国的农药制剂技术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不仅存在测定方法上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技术指标水平的的差距,致使我国农药的出口原药为主,制剂出口甚少。
为此,黄启良建议,应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技术储备、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健全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水平等途径,全面提高我国制剂技术含量与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