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半球秋冬季节的到来,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更为凶猛的强劲势头。我国许多学校也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卫生部通报,截止到11月2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4874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重症病例118例,已治愈34例,死亡7例。监测表明,目前我国近80%的流感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尽管世卫组织宣称目前甲流病毒尚未发生变异,但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数的增加,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不断增加将是必然趋势。面对变本加厉后来势汹汹的甲流疫情,个人该如何防范?专家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预防第一要务——勤洗手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而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因此做好正确的个人防护显得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洗手方式减少罹患甲流的风险。正如一句广告所提示的那样,“甲流来袭,‘手’护健康”很重要。如果能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六步洗手法洗手40秒以上,暂时寄居在手上的甲流病毒将无处逃遁:第一步,五指并拢、掌心擦掌心;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背;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擦指背;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转;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研究表明,甲型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因此,除了正确洗手外,人们也可以用酒精或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擦拭或为日常用品消毒。
此外,在第二波甲流流行期间,人们应当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并注意居室内通风,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平衡膳食等方法,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的指导意见,人们可从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预防。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保持心态平衡,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
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如薄荷梨粥:薄荷3g、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这一药膳主要针对平时容易“上火”的人食用。
儿童及孕妇等高危人群应加强防范
尽管疫苗是防御病毒最好的武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了具有专门针对性的甲流疫苗,但由于接种疫苗也存在一定的禁忌,各国专家对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接种疫苗的看法不一,因此对这类人群的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专家认为,妊娠期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年龄<5岁的儿童,尤其是年龄<2岁的儿童以及年龄≥65岁的老年人等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流病例,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对于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呈动态恶化的病例,感染甲流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对于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也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针对儿童易夹食夹滞的特点,甲流流行期间,中医专家给出了清热消滞的预防药方: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清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
但专家同时提醒,服用中药预防感冒时,老人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流行期间可同时接种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疫苗
长期的经验表明,应对病毒带来的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具有针对性的疫苗。国内外研究表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其接种将极大增强易感人群的整体免疫力。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介绍,除我国外,世界上还有14个国家已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从目前来看,各国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由此看来,接种甲流疫苗的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但在甲流和季节性流感共同流行期间,二者之间并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认为,目前正值季节性流感和甲流高发期,加上现在一些国家的猪流感同时出现,在高峰时期比较容易造成病毒的一些混合和变异,所以同时接种甲流疫苗和季节性流感疫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接种要在不同部位进行。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的临床试验数据,如果需要接种两种疫苗,他建议应至少间隔14天。
也有专家表示,疫苗接种能够提升受种群体的免疫力,从整体上保护易感人群,但任何疫苗接种都难以保证每个受种者得到保护,不排除个别人接种疫苗后仍会感染的可能性。疫苗接种后,要在1—2周内才能产生免疫力,对这期间是否会被感染,目前没有准确的试验和临床数据显示。因此,专家建议接种者在这段时间要避免和患者接触,并加强个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