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蚕丝”,除了能用于服装、面料等纺织品,还能做些什么?近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陶虎课题组,通过从天然蚕丝提取蚕丝蛋白,研发出可降解且降解速度可控的高科技生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医疗器械“骨钉”传统上由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但植入人体后异物感较强,并伴有一定的感染和免疫排斥等风险,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将它取出。陶虎团队在实验室通过从蚕茧到蚕丝、提取蚕丝蛋白溶液、固化成固体,最后用车床精密加工等五步,将蚕丝做成了“骨钉”。
3月15日,技术人员在实验室中对蚕茧进行去胶处理。
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内展示通过透析提取的蚕丝蛋白溶液。
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内将蚕丝蛋白溶液固化成制作“骨钉”的原材料
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内运用机床制作“蚕丝骨钉”。
这是制作“蚕丝骨钉”的原材料(后)和已经制成的“蚕丝骨钉”成品(前, 3月15日摄)。